评选机制

参评资格与条件

艾斯博产业智能应用奖坚持“高门槛、实成果、重影响”的核心原则,建立起一套专业化、制度化、非商业化的评审体系。所有奖项不以名额设限,严格执行质量优先、价值导向的评审逻辑,确保每一位获奖者都具备强技术实力、强产业转化能力和明确的社会价值。

参评资格与条件

所有参评项目须已在真实产业环境中部署并稳定运行至少一年,具备完整的实施路径与成果转化链条。不接受尚处于试验、测试或样机阶段的方案,也不接受学术论文、概念模型或实验室项目申报。

申报项目需满足以下基本条件:

· 拥有明确的自主技术核心,包括自研算法、系统架构或数据模型;

· 已通过真实用户或机构的验证,具有量化的产业成效,如成本降低、效率提升、营收增长、风险控制等;

· 具备法律合规性,提交完整的知识产权证明、商业合作记录及数据合规说明;

· 技术具备可持续运营能力,非一次性展示或临时性试点;

· 如为团队项目,需明确项目第一负责人及核心贡献人员,杜绝模糊归属或重复申报。

参评不收取任何费用,亦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商业投票、拉票或公关活动。所有材料需由责任人签字确认,虚假申报将永久取消资格。

提名流程

奖项每年8月开放提名窗口,由研究院秘书处统一受理。提名路径分为推荐制与自主申报制:

· 推荐制:由研究机构、行业协会、智库平台等具备资质的机构推荐;

· 自主申报制:申请单位可主动提交项目,但必须通过初审环节验证其基本条件。

所有提名材料必须包含完整项目说明书、成果评估数据、用户反馈证明及技术知识产权文件。初审通过后进入专家评审流程。

评审标准

评审团由独立专家组成,不设固定成员。评审过程遵循保密、回避、公正原则,采用统一评分模型,重点评估五个维度:

技术创新性:项目是否在算法突破、系统设计、模型架构等方面具有原创性和领先性;

产业落地价值:成果是否对所在行业产生可量化影响,如提升产能、减少人力、优化成本结构等;

系统成熟度:包括平台稳定性、模块闭环程度、系统迭代能力和实际部署稳定性;

社会影响力:项目是否具有外溢性价值,如提升服务公平性、增强社会效率、改善用户体验等;

可持续性与复制性:项目是否具备跨场景推广能力,是否构建了自演化机制与生态兼容性。

最终评定采用综合评分制,设立最低得分门槛。如当年未有项目达标,奖项可空缺,不作象征性颁发。